偷盗自己家中财物是不是犯罪?
你的位置:康鉴法律在线咨询 > 刑事 > 偷盗自己家中财物是不是犯罪?

偷盗自己家中财物是不是犯罪?

时间:2024-08-01 12:27 点击:147 次
字号: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网友咨询:

偷盗自己家中财物是不是犯罪?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孙逊律师解答: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对于偷自己家里或者父母的财物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偷自己家里的东西若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不过该解释只提出了处理盗窃的原则性意见,对家庭成员及近亲属间盗窃哪些是“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的,哪些是“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没有作出具体解释,在实践中一般是根据以下因素考虑是否构成犯罪:

1、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及盗窃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包括盗窃的次数、是否受过行政刑事处罚、盗窃数额、行为人盗窃的用途、是否因盗窃造成亲属伤害损失等。

2、盗窃的对象和采取的手段。如,盗窃残疾、孤寡老人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或亲属造成其生活困难;行为人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财产重大损失。

3、被盗近亲属的态度。行为人盗窃如果达到普通盗窃入罪标准的,并具有其他严重情节,但被盗近亲属不要求处理,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处理;若被盗近亲属坚持要求处理的,才宜作犯罪处理。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孙逊律师解析:

盗窃罪构成要件有: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

孙逊律师简介

孙逊,法学硕士,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孙律师拥有 8 年执业经历,专注于合同纠纷、公司法、知识产权、公司与并购、破产重整、刑事辩护、争议解决,提供相应的诉讼及非诉讼业务。常年在众多法律领域为客户在法院以及仲裁机构提供诉讼及仲裁代理服务,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多家企业提供过法律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Powered by 康鉴法律在线咨询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