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那么,无效的婚姻关系中,当事人享有继承权吗?
网友咨询:无效婚姻中的当事人有继承权吗?
湖北天下律师事务所路志雄律师解答:
无效婚姻中的当事人不是合法的配偶,是没有继承权的。《婚姻法》十一条规定了无效婚姻的四种情形,分别是: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疾病,婚后一直未治愈的;4、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如果经人民法院审理后宣告婚姻无效,那么这段婚姻彼此的配偶都是自始无效的,双方都不是彼此的配偶,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义务,自然也就没有法定继承权,无法继承对方的遗产。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效婚姻只能导致双方对另一方的遗产没有继承权,不利后果只发生在无效婚姻的双方之间。如果二人生育了子女,子女对父母的遗产依然是有继承权的,能够合法继承父母的遗产。
【法律依据】
根据《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路志雄律师解析:
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具体为以下三类:
1、法定继承人。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继承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继承权主体,也即哪些人具有遗产继承资格。而遗产继承资格的确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应依法定遗嘱的方式来分割遗产。而依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则是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亲属关系间权利义务来明确是否具有继承资格的。
湖北天下律师事务所成立20多年来,聚积各行业人才,法律服务领域广泛。以专业化团队化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以较好的社会评价社会效益为持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