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许多人误以为取保候审12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担心案件了,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取保候审期满后,案件仍然可能会对被告产生影响。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来详细解释这一问题。
案例:
小明因涉嫌盗窃罪被警方逮捕,经法院审理后被裁定取保候审12个月。在这12个月期间,小明必须遵守法院的规定,不得离开指定居所,不得接触证人等。然而,取保候审期满后,小明以为一切就此结束了,便开始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几个月后,小明接到法院传票,要求他重新出庭接受审判。原来,案件仍在继续审理中,取保候审只是延缓了审判的时间。小明因未及时出庭而被法院判处拘留,最终被判有罪。
法律条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查案件,并及时将定性的案件移送审理。被告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改变住所,不得出境,不得接触证人、被害人等。
结语:
因此,取保候审期满并不意味着就此放任自流,被告仍需继续关注案件审理进程,并按法院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对于被告来说,及时了解自己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积极配合法院审理是至关重要的。希望以上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