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那么,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子女可以不进行赡养吗?
一、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子女可以不进行赡养吗?
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子女不可以不进行赡养。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并不能因为父母未尽子女抚养义务而避免赡养责任。
赡养义务是法定的义务,不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影响,具体而言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女都有义务赡养父母。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前者并非后者的前置前提条件,父母即使没有对子女尽抚养义务,子女也应对父母尽赡养义务。
除此之外,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因此赡养老年人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虽然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存在着过错,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子女不尽自己赡养义务的理由。
二、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1、违反赡养义务的须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1)客观要件:
第一,有侵权损害事实。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会造成被赡养人无饭可吃、无房可住、无衣可穿,流落街头与他乡。
第二、加害行为的违法性。《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都明确规定赡养人的义务。其违法表现为不作为,即应该承担赡养义务而不去承担,加害行为的违法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赡养人不作为的违法行为直接引起被赡养人生活处于困境,生命垂危甚至死亡。
(2)主观要件:
第一、须有行为能力。赡养人有行为能力并且有可靠的经济来源,能够承担赡养义务。
第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养老育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当赡养人不履行义务时须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赡养义务造成赡养人权利受侵害,被赡养人可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义务人承担民事责任,即承担必要的赡养费义务。
2、违反赡养义务须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侮辱、诽谤老年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赡养义务的赡养人,违法行为的程度未构成刑法上犯罪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应处罚。违法犯罪行为构成犯罪时,赡养人须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以上就是“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子女可以不进行赡养吗?”的相关内容,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子女不可以不进行赡养。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并不能因为父母未尽子女抚养义务而避免赡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