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合同主体的审查一般看主体的资格,就是说你有没有资格或者能力签订合同。这对于企业的或者个人来说是签订合同主要要注意的地方,那么签订合同时,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
网友咨询:
签订合同时,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
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戴金辉律师解答:
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
1、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要看其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2、签约对方为企业时,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3、审查当事人是否具有代理权。
4、审查法定代表人是否超越权限。
5、审查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是否具有处分权利。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戴金辉律师解析:
合同审查的要点:
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2、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在实际中,进行相关的合同主体审查有利于签订合同时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以免被对方欺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中共党员,山东大学法学学士,有10余年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曾工作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现为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擅长刑事辩护、公司法务、经济、劳动纠纷等。
2024-08-22
2024-08-22
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