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能拒绝延迟退休吗
2025-08-17不只是体力劳动者承受不了,还要看企业有多大的经济承载力。有几家企业能养活一群活干不了多少,还要发全额薪水。纯粹是责任转嫁。 其实这个里面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包括煤矿也在大力的在提倡无人化,智能化采煤。也就是活说,企业在想方设法的减人,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却在延长退休年龄。貌似是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所以就要工作越来越长的时间。但实际情况也是矛盾的,因为在煤矿其实机械化都没有完全实现,却在大言不惭的高呼无人化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是为了减少人的体力劳动。 而现在煤矿的路数却是把能减人的地方减了,然后其
延迟退休重体力劳动者何去何从
2025-08-17深有同感,我在铁路干了30多年了,一样年龄的特殊工种都退了,就苦了我这样的一般人员了,要等到60,不知能到那一天不,体力精力各方面都不如年轻时候了,每天吃好几种药,各种病都来了,年轻的领导根本不会体谅,等他们自己老了再看看他们是啥样,想当年金戈铁马。 人口平均寿命是从什么时候算起,是从出生开始,还是从上学开始,要么是从六十岁退休开始。我今年刚好六十周岁,从小学算起,我班五十多个同学已经去世一多半啦,所剩下的二十几个同学身体也不算很健康,如果剩下的能活到国家规定的七十六岁已经烧高香了。我一直在怀
延迟退休体力劳动者何去何从
2025-08-17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凡体力劳动者仍然希望按60岁退休,脑力劳动者视身体情况,可自愿申请延迟退休,身体不好的脑力劳动者,国家应允许60岁退休。 65退休?招工的都是45周岁以下。50岁你都找不着工作。这时候工会应该站出来帮工人说说话了。 现在大多都是私企,就算我能干到65,人家会用你吗,现在的工厂都在搞年轻化,我地祖国,你该让我何去何从? 把美债抛售一半,也要让重体力工作者提前退休,要不把存在美国的500吨黄金卖掉,反正放着也是放着。 不要让教授干活,让他上夜班站十二小时试试工人苦不苦 // @
延迟退休重体力劳动者怎么办
2025-08-17煤矿工人大多是三班倒,二十来岁参加工作到退休也有几十年的时间,生物钟也习惯了,一退休恢复正常的作息,生物钟不习惯,导致过早的离世。这才是主要原因。 现在工人干活都计件制,60干不动拿到个P钱呀。国家怎么想的。脑子让驴踢了吧。 体力劳动者希望越早退休越好,而公务大爷们越晚越好。希望体力劳动者早曰退休。希望公务大爷们早日下岗。别站着地方不干人事。给青年人让地方。 先说说,60岁的老头老太太都安排去哪?他们还能做什么工作?都安排好了在延迟。 在厂里上班随时担心失业,因为岁数大了没人要,你在延迟退休简
因疫情延迟复工期间是不是法定假
2025-03-19因疫情延长春节假期期间不属于法定假。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本次春节假期中仅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为法定节假日。 延长假期应属于休息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规定,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安排补休,未休假期的工资报酬应按照有关政策保障落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
因疫情延迟复工期间员工在家工作,工资是否能降低
2025-03-19因疫情延迟复工期间员工在家工作,工资一般是不能降低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规定或者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发放生活费。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免责声明:本站
延迟复工期间,用人单位能不能安排员工休年休假
2025-03-19延迟复工期间,用人单位是可以安排员工休年休假的。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 因此,年休假主要由企业统筹安排。而目前的情况下,基于政府的延迟复工通知以及员工在家休息的状态,企业安排员工休年休假具有合理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延迟复工工资延迟发放违法吗
2025-03-19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延迟复工工资延迟发放是违法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规定或者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发放生活费。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