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鉴法律在线咨询
你的位置:康鉴法律在线咨询 > 话题标签 > 假释

假释 相关话题

TOPIC

假释的程序

2024-06-25
假释的适用条件 (一)对象条件: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由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有在执行一定的刑期以后,才能适用假释。所谓“一定刑期”,按照刑法规定,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10年以上。 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那减刑后假释的,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2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此外,为了使

假释的条件

2024-06-25
假释的对象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 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假释的实质条件 假释的实质条件是指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

假释考验期

2024-06-25
假释考验期的期限长度 犯罪分子的假释考验期限因原判刑罚及执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刑法第83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假释的考验期为原判刑罚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即宣告假释时原判刑罚的剩余时期。刑法对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则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假释的考验期限为10年。 假释考验期的期限起算 根据刑法第83条第2款的规定,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假释考验期内应该遵守的规定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

不得假释

2024-06-25
假释的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 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从上述刑法的具体规定,不难看出假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本身就是在监狱之外执行,适用假释毫无意义;对于被判拘役的罪犯,因刑期一般最长为六个月,数罪并罚也不超过一年,适用假释意义
醉酒驾驶罪构成要件 醉酒驾驶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醉酒驾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醉酒驾驶”的行为。醉酒分为生理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属于精神病,而生理性醉酒则不属于精神病。在病理性醉酒的情形中,要看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有病理性醉酒的生理特点。如果明知而故意饮酒是自己陷于病理性醉酒的状态后驾驶机动车,根据“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其仍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不知道自己有病理性醉酒的生理特点,而饮酒后使自己陷于病理性醉酒的状态后又驾驶机动车行驶,根据
导语: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还会给肇事者带来法律责任和惩罚。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相关法律条文。 案例:小明开着自己的汽车在市区里行驶,因为沉迷手机无意中闯过了红灯,结果与一名行人相撞,导致行人受重伤。经医院检查,行人的骨折和内脏受伤需要长时间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残疾。小明因此被警方逮捕,面临着严重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导语:酒后驾车是一种危险行为,不仅会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本文将以一起饮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重伤的案例为例,介绍相关法律条文对此类行为的规定。 案例:某日晚上,小明和朋友一起聚会喝酒,喝得兴高采烈的小明自信地开着自己的轿车回家。路上,小明因为酒劲上头,驾驶不稳,结果不慎撞上了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小李,导致小李受重伤。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小明的血液酒精含量超出了法定标准,确认其为酒后驾驶机动车。 法律条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他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家事审判工作改革,发挥家事审判职能作用,最高人民法院自2016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部分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现就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目标,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
导语:在法律领域中,对于累犯是否可以假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法律条文和案例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案例: 小明是一名累犯,他曾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在服刑期间,他表现良好,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改造活动,并展现出了改过自新的态度。然而,他的家庭情况却十分困难,需要他去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小明是否可以申请假释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法律条文: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于累犯,可以酌情考虑其个人情况,适用假释制度。累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且有改过自新的迹象,可以向相关
导语:累犯是指在犯罪前已经有犯罪前科的人,根据法律规定,累犯通常不适用于缓刑和假释,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考虑。 案例:小明是一名累犯,他曾因盗窃罪被判刑两次。最近,他再次被控盗窃。在审判过程中,小明的律师提出请求对他进行缓刑。法庭考虑到小明是累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适用于缓刑。然而,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小明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参加了各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展现了改过自新的意愿。最终,法庭决定对小明适用缓刑,希望他能继续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法律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

Powered by 康鉴法律在线咨询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