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拒做核酸,称会泄露人类基因
2024-07-124月27日,在上海某小区内一对母女拒绝做核酸。还当场拿出手机,搜索《生物安全法》之类的法律条文,以此来做为拒绝做核酸的理由。对此警方当场对她们宣读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并要对母女俩做出行政处罚,最后母女两人被警方带走。 对于这种拒绝配合防疫,进行核酸检测的行为属于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对于有这种行为的行为人警方是可以给予其罚款或者拘留的处罚的,如果情况不严重的可以对其处以警告。 如果说拒绝配合做核酸的行为造成了新冠传播,或者导致新冠有严重传播危险的,则行为
男子故意泄露前女友信息让其受到骚扰
2024-07-11近日,李女士接连几天深夜接到陌生来电,甚至还有人凌晨3点一直按自家门铃。李女士怀疑是前男友恶作剧于是报警,民警找到其前男友陈某后,陈某承认是他在网上冒充李女士并泄露其信息。目前,陈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故意散布他人隐私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而本案中的陈某故意泄露李某个人信息的行为就属于在散布李某的隐私,所以陈某将会受到上述行政处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
男子故意泄露前女友信息,理由让人惊讶
2024-07-11近日,李女士接连几天深夜接到陌生来电,甚至还有人凌晨3点一直按自家门铃。李女士怀疑是前男友恶作剧于是报警,民警找到其前男友陈某后,陈某承认是他在网上冒充李女士并泄露其信息,想让李女士遇到麻烦后求助于自己。目前,陈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陈某的行为构成了对李女士隐私权的侵犯,所以李女士是可以要求陈某向自己赔礼道歉,并消除因此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的;而且李女士可以就此事向陈某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同时如果陈某的行为给李女士造成物质损失的话,李女士也可以一并要求他赔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
开发商泄露购房人个人信息是否违法?
2024-07-04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购房人个人信息的安全面临着过度采集、无序滥用等问题。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一种,系人格权保护的范畴。民法典编纂时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加以规定,正是为了保护人格权。 网友咨询: 开发商泄露购房人个人信息是否违法? 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吴天成律师解答: 在未经过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房产地开发商泄露个人信息是违法的。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
泄露个人信息应该怎样处罚?
2024-07-02“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网友咨询:泄露个人信息应该怎样处罚?山东大明律师事务所杨珊律师解答: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个人信息泄露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并
随意泄露、传播他人隐私承担什么责任?
2024-06-29公民的个人信息及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害。个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隐私包括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网友咨询: 随意泄露、传播他人隐私承担什么责任? 云南新秀律师事务所张书林律师解答: 第一,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还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恤金,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处理?
2024-06-29当我们个人信息泄露就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后果。如果有确凿的证据,就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而如果只是被泄露,但没有造成不利的后果,一般公安机关是不会立案的。 网友咨询: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处理? 天津联行律师事务所王连瑞律师解答: 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一定要收集证据线索,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在实体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在虚拟网络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个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诈骗的可以报警,通过公权力救济来惩戒犯罪、维护权利。 个人
泄露商业秘密可能的处罚和责任
2024-05-31导语: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一旦泄露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泄露商业秘密可能会面临哪些处罚和责任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案例:小明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员工,在离职后将公司的商业计划和客户名单泄露给了竞争对手。公司发现后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小明赔偿公司100万元,并面临一定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规定,泄露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除了刑事责任外,泄露商业秘密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